财新传媒
财新传媒
1111111
财新通行证

中国“双循环”:核心脉络、战略意义与行动框架

2020年11月01日第6期
“十四五”期间料将是“双循环”的关键成形期。随着六大支柱的确立和巩固,中国经济“双循环”有望逐步畅通运转,平稳发挥化危为机、化变局为新局的长远效能

文|程实
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
文|钱智俊
工银国际资深经济学家

  “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。”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2020年5月至今,政策层多次强调“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”。围绕这一历史性变革,三大基础性问题亟待逐层理清。一是“是什么”,即“双循环”具有怎样的内涵与脉络,尤其是内、外循环存在怎样的新关系。二是“为什么”,即在当前及未来形势下,“双循环”指向了怎样的时代职能与战略意义。三是“做什么”,即需要从哪些关键领域发力,以加快形成“双循环”。我们认为,从核心脉络来看,“双循环”新格局是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出发点、主动适应全球百年大变局、顺势引领“升维竞争”的中国经济发展新体系,将在多维的动态演进中迈向行稳致远的总体目标。从战略意义来看,“双循环”新格局是新时代的改革开放,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框架,是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步。从行动框架来看,开创“双循环”新格局,关键在于打造六大支柱,包括需求升级、供给升级、金融供给侧改革、宏观调控现代化、数字经济发展与国际定位升级。展望未来,“十四五”期间料将是“双循环”的关键成形期。随着六大支柱的确立和巩固,中国经济“双循环”有望逐步畅通运转,平稳发挥化危为机、化变局为新局的长远效能。

“双循环”是应对全球大变局的中国经济发展新体系


版面编辑:张翔宇

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/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进行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。

如有意愿转载,请发邮件至hello@caixin.com,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,方可转载。

推荐阅读

布林肯谈二度访华成果:要将误判和误解的可能性降到最低

【周末深阅读】新兴行业产能过剩

“走出去”地缘政治和监管风险加大 企业如何应对?

疫苗界“大佬”杨晓明等被罢免全国人大代表

汽车以旧换新细则出台 补贴金额7000元起

财新移动
说说你的看法...
分享
取消
发送
注册
 分享成功